
明清兩代,琢玉行業發展到了巔峰時期。除了宮廷御用的官方作坊外,民間制玉也十分興盛,相對充足的玉料、旺盛的市場需求、激烈的行業競爭,促使民間玉匠們紛紛推陳出新,不拘一格,往往有驚人之作。這白玉「歡心守業」珮用整塊優質的和田白玉籽料隨形雕琢,外皮保留部分皮色,甜美宜人。外底琢成一片微微卷起的芭蕉,宛如一葉輕舟,芭蕉葉內美人含笑沉眠,一異獸口吐輕煙,如夢似幻,恰如李清照詞之意境「薄霧濃雲愁永晝,瑞腦消金獸。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。」
此把件玉質瑩滑,雕工精湛,美人軀體雕琢得纖儂合度,豐滿宜人,精細的拋光打磨和長久摩挲留下的包漿,使其質感更加瑩潤誘人。這白玉「歡心守業」珮,芭蕉輕卷,瑞獸吐煙,美人裸身沉眠,
笑靨含春,更顯風情萬種,香豔中又帶有雅趣,頗為難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