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T: 226
五十年代 红印铁饼
估价:HK$ 3,800,000 - 6,000,000
数量:一筒七片
总重量:约2,386g
年份:约1950年代左右(早期版本)
工序:生茶
朱衣铁骨
旷世传奇
云南物华天宝,产茶历史悠久,唐代樊绰《蛮书》「云南管内物产第七」一节即记载「茶出银生城界诸山,散收无采造法。蒙舍蛮以椒、姜、桂和烹而饮之。」明代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明确记载,云南「普洱茶蒸之成团,西蕃市之,最能化物,与六安同」。
「红印铁饼」是云南普洱茶中的经典名品,其诞生首要归功于范和钧先生。范和钧先生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数学系,1930年秋返回上海,任法国驻沪商务处翻译,后结识茶界先驱吴觉农先生,开始从事「中国茶叶公司」的筹组和研发工作。1939年由中茶公司调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,在佛海(勐海)负责创办实验茶厂,推广机械制茶。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后, 1940年开始筹办实验茶厂,并出任厂长,通过中茶公司从湖北、江西等地借调熟练技术员工,从上海聘请电气工程师、铁工等,以及从曼谷通过旅泰侨商购买制茶机器。1941年秋试验成功了一批机制「滇红」。此后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,范和钧先生积极扶持茶农、培训茶工、组织销售,为云南茶业的持续发展、普洱名品迭出奠定了宝贵基础。
「红印」茶饼之得名,因其外纸正面印着「八中茶」标誌,中间的「茶」字为红色,故俗称为红印普洱茶,或「红印」。中茶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品种很多,历年来所製造的茶品,都冠有「八中茶」标誌,但其中「茶」字是红色的标誌,只专用在红印普洱圆茶和红印云南沱茶的外包纸上,形成独特而空前绝后的标记,是普洱茶市备受追捧的重要指标。「红印」普洱圆茶的生产时间,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末。1949年佛海茶厂改名为勐海茶厂,由唐庆阳先生接任厂长,他曾说:「打从范和钧时期开始,那种红色茶字的普洱圆茶,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茶菁做的,而在勐海一带产的茶菁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。」故「红印」茶菁皆来自易武茶山大叶种茶树,是公认最优良的普洱原料。另外根据唐庆阳先生回忆,这些「红印」茶饼,原计划作为最高规格的「贡茶」,运送到中茶总公司,作为云南省公司的纪念茶,虽因时局动荡未能成行,由此可见「红印」茶的规格之高。
「铁饼」则指以金属模具压制成型的普洱茶饼,此种工艺是普洱茶史上独特的一页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云南茶厂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进行技术改良,受製造业创新潮流的影响,开始尝试用新型机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。其工艺是将干毛茶装入金属甑子,上蒸汽蒸软,再直接用金属模具在甑内施压,紧结后倒出,压成的茶饼边缘平直,线条硬朗,不易撬开,可以长久保持香气。因金属机械压力大,茶饼紧实坚硬如铁,故而得名「铁饼」。但铁饼紧结度远超传统手工压制茶饼,难以撬开和陈化,一度遭到冷遇,甚至中断生产,后来方被慧眼识珠,在普洱茶市场上独领风骚。
此红印铁饼,一筒七片,约2,386克,重量十足,大部分饼头极为完美。原料上乘,经数十年干仓存放,状态绝佳,香气馥烈,劲道十足,且继续储存后,茶性还将继续提升,极具收藏价值。